一、学院简介
安顺学院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隶属安顺师专党委的独立教学单位—德育教研组,后更名为德育教研室;1991年更名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2005年升为二级建制,更名为马列·思想政治教育部;2008年更名为马列主义教研部,后改为马列主义教学部;2013年改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思政课教学管理工作2023年底,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两个本科专业将由政法学院调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3年遴选为贵州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顺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列为学校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为校级重点学科、思政课列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目前有七门思政课程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按照课程设置“法治”“原理”“纲要”“概论”“新思想”“综合”6个教研室;专业课按照专业设置“思政”“党史”2个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8人,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讲师14人,博士(含在读)15人,教师硕博比超过90%。其中,专职教师32人,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及以下13人,博士(含在读)11人,教授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逐年得到改善。思政课教师团队获批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安顺市师德师风先进集体。教师队伍中,有贵州省普通高校“金师”(教学名师)2人,贵州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2人,安顺市市管专家2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贵州省“思政新秀”1人,市级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学校学术带头人4人,学校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8人。二名教师获全国青少年禁毒教育优秀校外辅导员;教师70余人次分别获省、市、校级表彰。
2006年升本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累计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7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6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地厅级及各类项目40余项。获贵州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获第十三、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第四届贵州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积极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主动加强与地方联系,每年积极开展委托承担横向项目、开展各种培训、理论政策讲座、决策咨询等各种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学院办学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学生为中心,围绕“严格政治标准、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能力培养、注重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入推进思政课建设,不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学校党委坚持主体责任,把马院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亲自联系分管马院,校长亲自过问落实马院建设。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专项经费全部落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思政课建设体制。
(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在开齐思政课全部课程、开足全部学时、创造条件开设思政课选修课的基础上,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教学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教学建设成效初显。近几年来,安顺学院思政课建设获教学成果奖、教学竞赛奖20 余项。其中2023年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一等奖1项。
(三)队伍现状明显改善
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围绕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六要”要求,遴选并不断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2021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安顺市师德师风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人获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1人获安顺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贵州省思政新秀等荣誉称号;多人次获安顺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安顺市优秀共产党员、安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表彰;1人遴选为市管专家等。
(四)学科建设成绩初显
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校级三轮学科建设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重点学科支持建设。马院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服务。
第一轮学科建设以来,教师主持各级各类课题数十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各类项目20余项。获贵州省12、13、14届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第四届贵州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五)社会服务广受认同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发挥地方思想高地和引领思政课建设的作用,主动担负应有的社会服务职责。近几年来,积极组织教师围绕重大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总结开展调研,提交高质量咨询报告,向省委、省政府、市委省政府献言献策,独立完成及参与的资政报告4次得到省主要领导批示,1次得到市领导批示。积极参与地方决策咨询及文件起草工作。
以横向项目方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来,完成《中共安顺市委宣传工作简史》《安顺市扶贫志》编撰的横向项目20余项;组织教师赴地方开展各类政策理论宣讲、学术讲座等100余场次,受到地方高度认同。
三、学院办学特色亮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思政课性质特点,结合地方、学校和自身实际,积极尝试旨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自身思政课建设特色。
(一)注重本土红色资源挖掘应用
挖掘利用安顺以王若飞、红军长征、剿匪反霸英烈、三线精神等为代表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艺术学院等密切配合,以王若飞为题材,打造了“一首歌、一幕剧、一部微电影、一本书、一门课、一基地”的“六个一”红色文化教育案例,深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在全校及社会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二)立足当地、服务地方发展需求
马院立足地方高校实际,发挥地方思想高地和学科专业特点,实践中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回应社会需求,主动担负服务地方职责。组织教师围绕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经验总结等,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献言献策,提交高质量资政报告。提交资政报告4次得到省主要领导批示,1次得到市领导批示;积极参与地方决策咨询工作,以承担横向项目、政策理论宣讲、学术讲座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几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横向项目20余项,开展各类政策理论宣讲、学术讲座等100余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三)引领地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马院积极发挥地方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作用,主动对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地方大中小学思想教育一体化,履行高校应有职责。
争取学校资金100余万元,搭建“安顺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平台”,实现与安顺市260余所大中小学互联互通。安顺市教育工委授牌马院成立“安顺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学研修培训中心”。依托“平台”“中心”,积极推进安顺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四)积极探索凝练其他工作特色亮点
实践中,为解决好思政课教学质量、实效性问题,马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深入思考尝试向教学要质量要实效;让有信仰的人讲有信仰,不断锻造过硬作风,马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逐步总结提炼形成了“3+12345”的师德师风建设模式、“一体两翼三结合”的教学思路等富有实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安顺学院党委书记罗荣彬(右)、校长曾丽(左)带头上形势与政策课
邀请三线建设亲历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备课
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
思政课建设成效(部分)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艺术学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