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学院风采

艺术学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发布日期:2024/11/22 09:45:06 点击量:

一、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环境设计、音乐学、舞蹈学、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六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共1184人,教职员工70名。教职员工中,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贵州省学术先锋1人,安顺市管专家5人,安顺市优秀拔尖人才2人,校级学术(学科)带头人3人,校学术学科骨干4人,硕士生导师4人。建有安顺学院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省级少数民族妇女手工培训基地,安顺市美术人才培训基地,愚山艺术研究中心。

二、学院办学成效

(一)艺术学院师生获多个比赛奖项

近三年来,教师美术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入展、获奖30余件,美术作品被省级以上重要美术馆收藏9件;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60余项;参与或举办省、市、校助力乡村振兴等各类展览12场次。2024年,全省青教赛获本科文科组第二名荣获二等奖,全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一、二等奖各1项,此两项为安顺学院参加比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安顺学院获7个银奖,其中,艺术学院获银奖3个;参与或组织省、市、校大型文艺演出13场次,开展艺术类培训8场次,培训人员400余人。


艺术学院胡婷娜老师获2024年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二等奖


(二)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成果

三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出版专著20余部,获省级纵向课题立项5项,横向课题立项24项,课题总经费160余万;发表论文40余篇,教师美术作品和参与各类竞赛获省级奖24项,获国家专利8项;获得省级一流课程(金课)4门。


科研成果一览表


(三)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两个支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实施“三全育人”质量提升工程,实现“审美情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成人成才教育”的“四项教育”。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师生美术作品展


三、学院办学特色亮点

(一)通过构建“22322”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构建“22322”育人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2322”育人模式具体内容:一是学院给每名学生配备双导师(思政导师和学业导师,原则上1名思政导师负责学生不超过20名,1名学业导师负责学生不超过12名),二是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2次艺术实践(考查);三是学生具备3项专业技能;四是学生完成2件艺术作品创作(至少1件紧扣安顺地区民族文化主题);五是完成2篇学业论文(其中中期论文为思政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为专业论文),并纳入本科生学位获得的考核条件。

(二)专业建设与应用型人才需求相结合

结合安顺市“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航空与文旅发展的导向,艺术学院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新设置了舞蹈表演、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三)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艺术学院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工作,设有实验实训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在夜郎洞景区、安顺天龙屯堡、安顺云山屯、福远蜡染艺术有限公司、安顺市文化馆、贵州中圣广告有限公司、贵州安顺四羽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安顺黄果树艺术团、安顺文化馆、屯堡花灯基地、屯堡山歌基地等地建立艺术实践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和生源基地,与多家企业、行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学生。在总结提炼办学特色和成果的基础上,获省级优质课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50%。

(五)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情况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与成效,艺术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依托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学科赛事和教师实践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两创”教育理念和地方民族艺术文化相融合,写入教学大纲、写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方案,打造具有我院的特色示范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思想根源上建立基本的文化自信,发挥“思政+专业”课堂主渠道作用,不断完善“创新与实践”的教学体系。

(六)改革协同育人管理机制,落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学院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强化管理效能。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进学分制改革等措施,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此外,艺术学院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改革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院校合作”“院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教学管理机制,在学院、行业、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如与北京亮景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与福远蜡染有限公司合作授课等,以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为目标,共同培养社会所需、企业所求的艺术专业人才。

(七)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方案,根植学生观念

艺术学院“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群。立足安顺和黔中特有的资源禀赋,围绕“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打造好专业群,彰显特色,突出优势,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发展之路,把民间文化艺术进方案、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目前艺术学院已经在课程开设、培养方案等方面,注重把地方文化融入教学,注重产学研合作模式,和相关企业及文化机构认真开展培养培训,多次开展“锦绣计划”培养,为安顺的小企业、镇宁石头寨等培养地方手工人才,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保护和发展地方文化。先后组织编写《传统手工艺乡村振兴教材——蜡染》《蜡染工艺美术实用教程》教材,为宣传弘扬地方文化,做好系统性收集、整理工作。


民族文化进课堂


(八)传承地方文化,开展课题研究

艺术学院对自己地方文化负有研究和保护以及开发的责任,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科研上加大了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力度,发表了多篇研究地方文化的论文,并开展课题研究,我院教师立项并结题的有蒋晓昀的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亚鲁王麻山次方言苗族支系族旗研究》;赵蓉燕的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民族文化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以扎染教学为例》;谢朝玺的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民间艺术校园传承研究》;赵蓉燕的教育厅项目《美术学视野下安顺屯堡民宿研究》,这些项目很好地支撑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目前,我院多位老师正在围绕地方文化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为安顺的乡村振兴赋予文化内涵。

(九)利用艺术创作,唱响和描绘美丽乡村

2021年艺术学院在“画说安顺乡村活动”中,用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安顺学院艺术学院、安顺市开发区美术家协会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开展“画说安顺”写生乡村活动,本活动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与乡村艺术振兴活动为一体。

美术家们用画笔描绘开发区的美丽景色,用美术作品向党的百岁生日献礼,用美术作品记录讴歌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活动很好地为安顺的乡村阿歪寨、云山屯、十里荷塘等新型乡村文化景点宣传造势,提升了乡村景点的品牌形象。安顺电视台、安顺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实时报道,写生与画展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罗文帝创作了50余幅表现贵州喀斯特独特地貌的油画作品,广泛宣传作为“公园省”贵州的良好生态环境。艺术学院教师谢朝玺创作了60幅体现安顺屯堡和安顺风景的油画作品,并举办“行走乡村—谢朝玺个人油画作品展”。

熊黏2021年创作歌曲《美丽的三合苗寨-献给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同志们》,用创作歌曲形式,帮助宣传乡村旅游。

(十)通过产学研、成果转化、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艺术学院目前完成了校级产学研项目《艺术设计学产学研合作实践教育—蜡染》,合作完成校级产学研项目《紫云花猪猪肉品质影响因子研究暨产品包装开发》,立足于安顺市地域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研究与开发,确立以民间艺术和艺术设计应用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应用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融入蜡染、地方特色农产品等设计中,进行开发、利用,通过与社会企业横向联合,积极探索教学院系与社会企业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条件,积极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


蜡染文创产品 


布依族舞《甘跚布依》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校办电话(传真):0851-33413582

校招生办电话:0851-33245016

邮政编码:561000

电子邮件:asxydzbgs@163.com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   管理部门:宣传部、网络中心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ICP备案号: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402020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