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制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影响。可以说,只有制度强起来,国家和民族才能强起来。中国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本版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编 者
具有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和自我变革能力
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闫志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日益强起来。中国制度为什么能强起来?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和自我变革能力,能够在学习吸收、自我变革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制度之所以能强起来,首先得益于它具有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中国制度根植于我国历史和现实,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制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它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人类创造的优秀制度文明成果,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制度的有益因素。纵观中国制度走向强起来的历程,其中许多重要内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都是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然,这种学习吸收绝不是简单照搬,而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和发展。这样,中国制度既广泛吸收各国制度的优点和长处,又牢牢立足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因而能够适应中国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应当说,正是因为具备极强的学习吸收能力,中国制度才得以逐步强起来,才能在经济上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在政治上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稳步构建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
中国制度强大的自我变革能力,是其能强起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可以将改革与制度的关系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改革不断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通过改革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的强大自我变革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刻认识、高度自觉和执着坚守。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证明,改革让中国制度大踏步赶上时代,让中国制度永不停滞、永不僵化、充满生机活力;改革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改革赋予中国制度以根本动力,使其在自我变革中不断发展完善。概言之,是改革确保中国制度与客观实际相适应,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和有力保障。40年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中国制度不断自我变革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断巩固和发挥的历史。事实证明,根据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对现有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已成为中国制度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由弱变强的制度优势所在。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制度正在走向强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眼于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中国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对我国依靠制度优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满自信,又要清醒认识到目前一些制度机制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问题和挑战。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须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产业结构需要加快调整升级,等等。这些问题和挑战也是我们改革的动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中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中国制度就会越来越强,人民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制度优势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张 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制度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优势。进入新时代,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制度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
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是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这一制度优势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彻到制度设计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应当说,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追求,也彰显中国制度的本质属性和鲜明优势。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是中国制度的又一显著优势。作为中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现了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的制度优势,要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还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办好大事关系发展全局;大事办不好,绝大多数小事就无从谈起,就什么事都办不成。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把大事办好,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保证我国办成许多其他国家办不成的大事。我国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有力证明了这一点。据世界银行测算,2013—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新时代,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需要进一步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以及市场化等手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制度优势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和平解决领土、领海分歧和国际争端。中国始终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制度不仅有效维护了本国独立自主和稳定发展,而且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还应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将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在坚持独立自主基础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汲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改革中创新 在实践中发展
随着实践发展而日趋完善
颜晓峰
制度是国家发展的保障与支撑。可以说,只有制度强起来,国家才能强起来。中国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完善发展的,现在正在日趋强起来。
中国制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一直在路上。与之相适应相协调,中国制度的改革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止。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推动中国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制度是一个微观与宏观相统一、局部与全局相协调、具体与总体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其完善发展也是一个从具体性改革到总体性改革的过程。比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机构改革从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等。4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制度日益完善的强大动力。在领导中国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注重顶层设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巩固完善中国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书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将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推向新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大力实施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进一步巩固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中国足球彩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部署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制度建设方略。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足球彩票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强调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中国足球彩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着力破除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让中国制度在新征程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同志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我们共产党人坚持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有机统一,有力推动了中国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开启了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的新征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的牵引,对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制度建设与创新,将大大提高中国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稳固的制度保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驾护航。
(作者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促进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
黄 琦
制度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科学完备、系统有效的制度,才能形成健全的国家治理体系、拥有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问题,强调制度的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不断推动制度完善和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推进制度改革创新,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激发发展活力、保障民族复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确保国家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始终坚强有力、统揽全局,从而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不断提高运用中国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为此,既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又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制度基础;还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制度完善和发展之路。中国制度在建构过程中,将现代化要求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中探索和把握自己的逻辑,从而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制度完善和发展之路。正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建构起能够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现代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中国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充满时代气息,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制度建设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走向强起来的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习近平同志强调:“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将从持续的改革创新中获得不竭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有机统一,在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坚决破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力推动中国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变”与“不变”的结合中,中国制度保持了延续性和生命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必须始终坚持,这是制度创新的底线;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坚决破除,这是制度创新的主攻方向。比如,这次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作者为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06日 07 版)
(责编:任一林、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