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学校新闻

专家学者为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积极献言献策
发布日期:2022/05/19 11:15:39 点击量:

专家学者为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积极献言献策


——2022年“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全国高端学术论坛侧记


2022年“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全国高端学术论坛会场


5月18日上午,2022年“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全国高端学术论坛在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安顺学院隆重召开。会场上,各位乡村振兴研究专家积极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发言在理论上有高度、在实践上有深度、在案例上有可信度。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文旅兴则乡村兴,乡村美则中国美,乡村文旅振兴,高校大有可为。

会上,各位专家主要围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和旅是分不开家的;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时代命题;让文旅在互融中共发展,既丰富了文化的现代表达,也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涵;增强当前经济发展的使命,书写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诗和远方等几个大的乡村振兴方向进行探讨。


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专家审查组组长,原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主任,《农村工作通讯》常务副主编、《农民文摘》主编、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主任等职,兼任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委会执行秘书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创会委员魏玉栋提出,乡村文旅产业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准确理解乡村农文旅“融合”的内涵、本质;始终坚持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体理念,突出乡村个性、体现乡村价值;紧盯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塑造良好品牌、推出中国足球彩票文化味更浓的优质产品;积极打造“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对外合作处处长,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地理学,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王振波指出,地理基因造就了地域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文化、风俗、产品、技术、习惯等要素,也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和乡村聚落;破解地理基因是文化旅游赋能、相互振兴的基础;贵州具有优质的地理基因,需要进一步地理科学和技术研究,厘清地理基因区域界限,抓住地理基因优势,选出优质地理标志产品、地理特色产品和地理传统产品,做好地理产品认证,努力以好基因、好品质、好品牌来助推文旅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只有抓好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各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在乡村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预期目标。


现任农民日报社三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任记者,资深媒体人高杨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针对“振兴主体不突出”“产权不明晰”“金融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业农村授信难度大”“金融监管难”“融资渠道窄”等现实问题,提出,切实发挥金融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金融支农体系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农村金融设施建设;加强参与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拓展融资渠道和途径;积极发挥保险的稳生产作用。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三农学者,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顾问,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研究院研究员,多校客座教授,多地产业招商顾问杨建国总结了全国农业强省、乡村振兴第一梯队“乡村旅游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经验,探讨了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乡村旅游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一要善借城市人才、资金、资源之“势”,拓宽城乡融合发展渠道;二要坚持全产业链思维,处理好乡村旅游与乡村产业的关系,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特色产业、产品、文化的深度融合;三要处理好乡村旅游与乡村改革的关系,抓好乡村基层治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


中国乡建院创始人、院长,农村内置金融村社及联合社体系建设推广专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改革风云人物,村社内置金融理论创建人李昌平表示,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石、以四权统一村社共同体(集体)为基本主体、把党支部建在村社共同体上,是避免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济虚化、集体经济和村社共同体名存实亡、基层党支部边缘化等问题的关键。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何莽介绍了广东省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旅游减贫与乡村振兴领域所做的努力、取得的主要成就,分享了他们探索的实践经验。通过成立跨部门、跨专业乡村规划专家团,组织涉农教师以科技特派员身份开展乡村科研活动,支持学生选择乡村话题研究等。对贵州高校下一步充分发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非常好的启发。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谢治菊分享了共同富裕愿景下结对治理的“发展历程”“制度逻辑”“实践经验”与“政策议程”。谢教授提出,“结对子”在中国贫困治理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乡村振兴新阶段的结对治理要:逐步引导我国的结对治理从国家主导向国家引导、市场与社会主导的转变;进一步树立区域协调发展、协共发展、共同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外力帮扶与内生发展的关系;持续完善结对考核评估机制、健全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在有差别的共同富裕、分层次的共同富裕中实现可持续的共同富裕。


贵州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原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教授,世界旅游组织(UNWTO)在中国聘任的首位国际社会/文化专家,《贵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国际社会/文化专家张晓松提出,全面为贵州的“文化千岛”。在贵州的喀斯特地区资源基础上,对49个民族17100行政村10.2万自然寨重新分类,挖掘文化底蕴和旅游内涵,打造出鲜明的主题文化,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保障,把贵州的文化旅游融合在一起。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李锦宏提出了文旅融合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


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导廖婧琳指出,从文化理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流变、中国乡村政策流变和村落保护利用模式四个维度梳理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发展与逻辑演绎。以贵州某地实践为例,从旅游缘何能推动乡村振兴?农村、农业、人才、旅游与乡村的关系和矛盾,分析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困境。并得出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本质上具有逻辑顺承性的关系,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在实践存在现实困难,需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理性反思,乡村振兴应走特色发展之路,注意城乡均衡发展和“和而不同”,乡村振兴要靠人才振兴,特别是发挥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结论,对我们从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很有启发。生态振兴是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的应有之义,是落实乡村“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国发2号文将贵州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并指出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


黔南师范学院经管学院院长、教授王廷勇表示,以贵定县沿山镇星溪村“寨管委”为例,提出了基层治理关键在治“心”的观点。展示了星溪村“寨管委”创新基层治理的具体做法,充分探讨了星溪村通过“寨管委”治理乡村的优势、经验和启发。星溪村一直坚持做了40年。他们的密码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去做乡村振兴的组织振兴?引发了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的新思考:基层乡村治理本质在于掌握“民心”,服务人民,充分发挥充农民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形成由农民被动接受治理变为农民主动参与治理新格局。


安顺学院农学院院长张玉波分享了安顺学院农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其言之切,情之殷,道出了安顺学院服务贵州乡村振兴的心声。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发布了《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安顺倡议》,号召广大高校引导师生立足“城乡和谐、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之理念,打造文化高地,厚植文明沃土,为乡村文旅振兴塑魂。(文/图:宣传部  蒋欣原/王键)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校办电话(传真):0851-33413582

校招生办电话:0851-33245016

邮政编码:561000

电子邮件:asxydzbgs@163.com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   管理部门:宣传部、网络中心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ICP备案号: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40202000067号